正能量|丈夫腦炎昏厥醒後失憶 妻貼身照顧克服認知困難助夫重返職場

醫健人物

發布時間: 2023/12/27 10:12

最後更新: 2023/12/27 10:13

分享:

分享:

腦炎病人照顧者靜嫺與丈夫在ACT課程中確立了人生重視的價值,並一步步實踐。(被訪者提供)

因丈夫腦炎發作,文職靜嫺由全職轉半職,成為長期病人照顧者,她的大部分時間是照料失去記憶力的丈夫。由憂慮滿腔,看不清前路,至學懂接納患病的事實、克服無記性的障礙,其夫甚至可重返職場,陰霾散去,靜嫺說有珍惜當下的心態十分重要。

大約在兩年半前,靜嫺丈夫在家暈倒。「我當時都未回到家,相信他已暈了一段時間,估計大概有兩、三小時。待我發現時,他已倒地沒知覺。」送院診治後,醫生指是腦炎引致暈厥,丈夫本身有長期病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入院後丈夫一直昏迷,他甦醒後記性是零!連太太也認不到。「起初我不知道他認不到我,因跟我說話是十分客氣。當時正值新冠疫情,我們不能入病房探望,醫護人員很好,幫我們用Zoom視像對話,才知道丈夫根本認不到我。他知道身在醫院,但不能以言語表達。他只希望我帶他離開醫院,情緒起伏不定。」

回家憂愁未止

靜嫺為安撫丈夫情緒,托醫護人員把一部新手提電話給他,這個電話只有靜嫺與他通話,病情也漸有好轉,丈夫由初時連電話也不懂用,至懂得問為何要留院。聽到他這樣說,她一行熱淚在臉龐滑下來。

因自知失去記憶,丈夫心情既失落又惶恐。「他慢慢記得起我,少部分親友。」

丈夫患病後失去記憶力,常常在家半夜哭泣,令太太十分擔心。(資料圖片)

留醫一個月出院,起居生活面對更大困難。他早上起來,恐懼油然而生,只有無助地哭泣。「他不斷問:為何我現在整天留在家,究竟發生了甚麼事?是否患了絕症?」任職人事部文職的靜嫺,此時發揮極大作用,把丈夫的出院紀錄早已全部影下留底,然後逐一繙譯給他看,告訴他只是因腦炎入院,影響了記憶力,並無其他症狀。

因為丈夫每過一天都是「新的一天」,翌日已忘掉昨天的事,這番說話,靜嫺要每一日都要對他說一次。醫生說,這稱為認知障礙困難,情況會逐步好轉,但丈夫腦損程度高,需假以時日復元。

病前病後對比大

他丈夫發生腦炎時是57歲,任職政府部門,工作出色勤奮,太太工作忙碌,家中事無大小由他負責,放工後買菜煮飯,等待靜嫺回家吃飯。連水電煤等帳單,也統統代勞,不用太太費心,她自言是一個幸福老婆。

事事能幹,也突顯丈夫病前病後對比之大。「出院之初,他連煮東西也應付不到,我特意讓他試做過往的拿手菜,但排骨蒸了45分鐘,因無信心是否蒸得夠熟,拿刀也手震。不敢落街,需要我拖着他的手才落街。他的身體也十分羸弱,每天要睡上10個鐘頭,每次吃完飯就哭泣,感喟目前景況,此情況足足維持了一個月。

靜嫺感恩的是丈夫活動能力無大問題,只是手執筷子時稍為顫抖。

靜嫺指網上健康資訊孰真孰假難分,他和丈夫有疑問就覆診時直接諮詢醫生為,免得自己嚇自己。(資料圖片)

上網查病更擔心

到他漸恢復記憶,又嘗試使用電腦,在網上搜尋器上鍵入所患的疾病,提到最嚴重情況可致命,丈夫惶恐不已,有時夜闌人靜之時,獨個月在客廳潸然淚下。「見這狀況,我不會去打擾他,由得他釋放情緒,冷靜一下。」

由於丈夫想法較負面,靜嫺聽從醫生建議,讓丈夫看舊相片緬懷往事,也盼望有助記憶。「可是丈夫看後更不開心,說『睇完我都記唔到,俾我睇做乜呢!』我都不敢再這樣做。」

後來疫情稍緩,社區活動復辦,靜嫺與丈夫參加了香港復康會的心理治療課程「接納與承諾治療」(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,簡稱ACT),旨在讓丈夫出外走走,不要一人困在家。

休養7個月復工

整整7個月的休養,覆診時醫生指可讓丈夫嘗試重投工作。「重返崗位前夕,他的擔心又重現,害怕不能應付工作,與人相處有無問題……我與他逐一解釋,但有時都會講到好忟,為何他總是不理解。」靜嫺始終覺得丈夫復工有裨益,有工作作息定時,減少半夜起來胡思亂想。

大病一場復工初期,丈夫遇到重重困難,過往日常工作變得束手無策,人家說過後,他很快就忘記了;挫敗感令他放工回家後,就坐在一隅流淚。「其實丈夫情況愈見有進步,記憶力有改善,應付到工作,也能在家烹調餐膳,可惜他仍感自己無用,大不如前。」

她記得復康會ACT課程內有一內容:不要與負面思想角力,於是想辦法加強記憶,盡量用文字記下要處理的事項和日程;不再上網瀏覽疾病資訊,自己嚇自己,有疑問就覆診時諮詢醫生。

「課程教我們過有意義的生活,這句話讓我腦袋叮了一叮,不應因患病而影響過有價值的日子。」如何令大家活得開心愜意,是靜嫺常思考的事,慶幸丈夫活動自如,他倆會乘交通工具四處去,逐步打開心窗。

有負面情緒屬正常

ACT課程也教曉靜嫺和丈夫思想勿鑽死胡同。如失意時,不斷與負面心態糾纏,或將之擴大,比較過去做得到與現在的做不到,憂心忡忡無時或已。「導師反而跟長期病患者與照顧者分析,有這些負面感覺勿覺得是異類,是正常的,先接納自己有這些情緒,聽後個心安好多。」加上跟隨做靜觀,內心平靜不少。

她說最深刻是導師叫他們在手上寫上疾病名稱,把手放眼前,眼中只有個病;但當手放遠,除病名外也有其他東西可看到,敎他們不要聚焦疾病上,忽略周遭美好的事物。靜嫺笑說:「我現在都有和丈夫玩這個遊戲,他會放鬆得多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照顧者的心聲

家人患病,作為照顧者的壓力也不能忽視。靜嫺指,丈夫患病初時,也很難調解他的情緒低落,常感不開心,不明白如何勸說及提醒,對方想法依舊,也會感氣憤,說出「分開住」的晦氣說話,甚至跑上天台大叫發洩。

上了ACT課程逾月,學懂接納雙方的情緒。「我是從課程中的靜觀裏學識的,只想此時此刻,不想過去與將來,現在開開心心已足夠,當每一日都是最後一天,珍惜當下,丈夫也明白了,情緒也大為改善。」

ACT課程

香港復康會「接納與承諾治療」(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,簡稱ACT),幫助參加者關注心靈健康,學會一個嶄新的手法助人自助,從中學習接納不能改變的事情,坦然面對人生當中的負面想法和情緒,並能選擇如何過有意義的生活,找到真快樂。

記者:周美好